怕死是不是心理疾病,特别怕死是心理疾病?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带你聊死亡

1、死亡可以从肉体摧毁我们,但是关于死亡的观念却能够拯救我们。

2、想想你生命中可有离死亡很近过?比如你有没有经历过亲人朋友的离世,有没有曾经遭遇过严重的疾病和意外?当你回忆这些的时候,可还记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人生是勇敢者的游戏,别害怕,亚隆带我们一起来穿越这片荒芜之地,让我们的精神走一遍不同的路。

4、死亡,有时总是这么突兀的不期而至,让人们在他面前不得不面对因它而来的情感、道义和责任的纠结与压力。这是一趟关于生命意义的惊奇心灵之旅。

5、死亡的忘川河是一条巨大的隔离界线,在这条线上衍生着所有人性中最深切的情绪、感受和体悟,

6、翻译张亚的话:“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

7、贪生怕死是生命的本源。八十多年的岁月沧桑,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以为,老年人可以看淡生死,而其实他们依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渴望。

8、“我心伤悲,俱怕死亡。”每个男人、女人、孩子,都怕。只是有的怕死是以心理疾病的方式展现出来,或者是以焦虑的方式展现出来。

9、你总是想和死亡抗争。你如此用力地想把死亡消灭掉排出你的世界。让我看到了你对生命珍惜的意愿,但同时你的抗争也让你减少对生命的享乐。

10、如果你没有那么强烈的死亡焦虑,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成就动机。

11、死亡焦虑不仅仅很隐秘,还会像其他情绪一样互相传递、影响,并衍生控制的欲望。

12、死亡的焦虑总是能够衍生控制欲望。在存在的角度来说,不舒服的情绪会让控制需求高的人有失控感,而失控对他们来讲,意味着自己就消失死掉了,只有能够掌控更多的话语权才能缓解情绪。

13、这就是人际之间焦虑的传递,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控制性特别强的人,你是不是总有被扼住喉咙,或者动弹不得的感觉,那就是对方传递过来的死之窒息被你体验到了。我们永远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一定是会传染和互相影响的。

14、人生而矛盾,人际的本质就是冲突与和谐并存,我经常告诉我的学员,咨询是解决来访个体内部的病理冲突,而不是解决存在的冲突。

15、死亡是必然,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这个必然之上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16、人们会无意识地把这份关于死亡的焦虑缓解出去,给到身边的至亲朋友,或者沉迷于某种爱好,或者痴狂于工作。如努力考更高的学位,大学不够考硕士,硕士不够,考博士,或者拼命发展事业不断的升职,赚更多的钱……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一条天梯,只有不断地攀登才能远离身下死亡的大海,才会逃离生天。

17、在责任、义务、道德,乃至死亡面前,人们究竟还有多少的活法是留给自己的?答案是:只有感受是留给自己的。

18、亚隆说:“不能直视骄阳的人,就无法直面死亡。”

19、是的,直面死亡总是需要勇气,当一个人还值青春年少,生活还算愉快,死亡似乎会离得很远,也不太需要勇气去直面,但当一个人开始衰老、生病、孤独,有了阅历,开始思考人生的有限性和短暂的生命之光时,也同样会增加了直面这个话题的勇气。

20、何为勇气,我都会这么告诉大家:当你需要的时候,当困难和感受到来时,勇气就来了。就像亚隆,在七十五岁时,写了《直视骄阳》,而不是在三十五岁或者四十五岁。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他开始直视,或者打算带大家直视的时刻到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