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搬家公司电话附近联系方式(成都搬家公司电话价格表)

我已在成都市东城根街多子巷居住29个年头了。

多子巷原为清代少城的太平胡同,辛亥革命后因为巷内有制造刀枪兵器的铁匠铺而改名刀子巷。1935年,家住本巷的川军最高将领刘湘为求吉利而改名多子巷。民国时期曾经出任过成都市市长的著名书法家、齐白石入门弟子余中英(即兴公)的故宅原本就在本巷的东头。

在多子巷21号居住的29年里共搬了4次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我还未调到成都,老公刚分配到多子巷东头的单位工作。老公到单位报到后,先是住了一段时间办公室,晚上铺床,白天收床,如此循环,极度不便。领导体恤,但由于无房源,只得安排到危楼――“四川王”刘湘的公馆暂住,这便开启了多子巷的首次搬家之旅。

第一次搬家追求的是安身,在安身之中巧遇了历史。

刘湘公馆建于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作为居住私宅,认为“刀子”二字不吉利,加之刘湘又少子,故以刀子谐音,改为多子巷,含义是“多子、多福、多寿”。刘湘的公馆,准确的说是刘湘老婆的公馆,这个公馆是一幢三层楼的旧式别墅,房屋虽老,但当年辉煌与柔媚的风韵还犹存,底楼由一罗姓人家居住,二楼住着包括我们在内的三家人,左、右两大房间被我们和另外与老公一起分到单位的大学生夫妇占据,左边的一间小厢房里住着一个文气的女人。我们住的那一间房屋大概有二十多平米,两面环格子窗,大气通透,楠木地板上的红漆和金丝楠木雕花壁柜柜面上的漆水虽已褪色,但从这些物件上仍能感受到主人的尊贵与显赫,最可喜的是还有只能在电影里才看得到的壁炉,立马感觉自己已升格为旧时官宦人家的太太。到了晚上下木质转阁楼梯时,顿时想起手抄本《一双绣花鞋》,彷佛看到一双绣花鞋正缓缓下移,倏忽全身已起满鸡皮疙瘩。

第二次搬家追求的是自由,在自由之中品尝了简陋。

在“公馆”虽住得稳定,但还是有诸多不便。砖木结构的老房屋隔音效果太差,走路会发出嘎嘎的响声;夜深人静时,打个喷嚏都会惊扰邻居的春梦;到了睡点,高兴时不敢放声大笑,怕引来楼下用拖帕敲击楼顶的抗议声。更不方便的是楼上没有厨房,煮饭要到楼下的一个没有餐椅餐桌的简易房,将饭煮好后,来回折腾几趟,才浪汤浪水的把饭菜端到楼上,急于品尝美食的兴致消失殆尽。好在,机关为了解决新进人员的住宿问题,在院内刘湘的另一处公馆前,依托三间平房搭建了几间简易房。老公找领导汇报了几次住房的困难,最后终于得到了领导态度暧昧的认可。我们兴高采烈的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搬进了新房,新房大概有三十多平米,没有天花板,一切都很简易,冬冷夏热,虫众潮湿。特别可怕的是鼠害成灾,因为我恐鼠的程度极致为看到画在纸上的老鼠都怕,这件事使我每天处于惊恐中,度日如年,盼望早日搬家。好在牙牙学语,活波可爱的女儿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

第三次搬家追求的是方便,在方便之中感受了逼仄。

由于机关人员调动,费尽心思收回了几套住房,办公室安排行政科做了一个分房方案。分房方案主要针对新进机关的无房户,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的主要指标是工龄分、委龄分(进机关的时间)、职务分,根据分数进行排队。分房分数公布后,人们将行政科围得水泄不通,核对自己的分数,有的人还会为零点几分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得不为已制定的方案低头。老公分到了院内四楼的单元房,大约五十平米,一室一厅,有厨房、卫生间。拿到房间钥匙后,我们便策划怎样将这间旧房简装如新。凑“银子”,还差几千块,于时老公我俩决定,抹下面子,找人借!房子粉刷完,衣柜及简单的家具做好了,通知哥们朋友帮忙搬家。稍大的一室作为我们的卧室兼女儿的闺房,另一室为客厅。摆好家具,收拾整齐,搬进新家的喜悦还未认真体会,房间的逼仄便显现出来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无处塞;活泼好动的女儿无施展身手的活动空间;爸妈及亲戚到成都只能到其他地方搭铺借住,盼望能多一间房成了我们最大的奢望。

第四次搬家追求的是舒适,在舒适之中享受了“小康”。

作为青年机关,干部人员的流动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领导也是一茬一茬的换,人走房不归的情况成了常态。新领导到岗一段时间后便将为职工修新房作为机关的一件大事。到了1995年,我们便遇上了在院内修新房的好运,根据排分,老公分到了七楼96平米(包括公摊)三室两厅的新房。那段时间感觉成都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空气是那么的舒爽,女儿是那么的听话。有时做梦都在笑,因为三室两厅的来到对于我们来说是圆了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奢侈梦。为了节省时间、节约金钱,策划、装修、采购占据了我们的休息时间,装修虽然是件苦差事,繁复而磨人,但想着不久将住进有主卧、次卧、书房、客厅,餐厅、卫生间等功能划分完善的“小康”房屋,喜从心出,精神倍增。房屋简装完工一月后便搬入新房,此次搬家请的是搬家公司,一台施特劳斯钢琴由于楼梯的狭窄,搬家工人费尽了周折,由于正值七月,工人汗如雨下,我们心存不忍,连忙递水送烟,表示歉意。搬进新家几天后都还不适应,特别是半夜起来上洗手间,误认为是宾馆,使劲晃几下脑袋,才回得过神。这就是经过岁月的打磨、沉淀及提升后的中国群体住宅文化变化进程中步入“小康”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1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