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两年,瑞幸“满血复活”了。
3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了2021年Q4及2021财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其中两组数据很亮眼。
首先是增长,瑞幸Q4净收入24.327亿元,同比增长80.7%;2021财年净收入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
其次是门店数,经过2021年的门店调整和第四季度的提速扩张,截至2021年底,瑞幸门店总数达到6024家(星巴克截至2021年1月,在中国门店数为5557家)。
不知道成立51年的星巴克看到这份数据会不会紧张,瑞幸无疑是中国市场最有威胁的对手,但在经历了 “濒临死亡”到“灾后重建”,瑞幸非但没有垮,反而变得更加强势和稳健。
我们难免感到好奇:
瑞幸靠什么实现了东山再起?
给困境中的企业带来哪些启发?
困境之下,如何保持军心不动摇?
2020年4月,瑞幸遭遇“财务暴雷”:股价闪崩,纳斯达克停牌(后恢复交易),舆论一片哗然。
此前瑞幸保持飞速增长:17个月从成立到上市,成为星巴克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一场危机让狂奔的瑞幸迅速跌入“至暗时刻”。
在财务造假案爆出后,瑞幸上下压力很大,高管们每天都会接到调查或采访邀约,几乎每个高管的手机都会“信息爆仓”,在2020年一次全国会议上,有高管甚至泪洒当场。
基层员工同样压力巨大,一个女员工接到“你是不是供职于那家骗子公司”的信息后哭了一整晚,有员工甚至直接给高层写信,询问“公司是否还能续存”。
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瑞幸大批人员陆续离职,而那些留下的人,无异于选择了荣辱与共,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了挽救瑞幸的声誉和内部军心 ,在危机发生后,瑞幸快速迎来了一次“三湾改编”。
首先是组织结构调整:郭谨一临危受命,成为瑞幸的新掌门人,创始人陆正耀淡出瑞幸管理层。相比陆正耀大胆张扬的风格,郭谨一更稳健,喜欢稳扎稳打。
更重要的是,瑞幸通过调整,重新建立了健康的组织结构和健康的决策机制。这是瑞幸实现“重生”的基础。
其次是战略层面:瑞幸危机的另一大原因是,外界对其“疯狂开店+高额补贴”商业模式产生质疑。瑞幸需要由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运营。
第三是经营打法的改变:瑞幸开始收缩规模并大力发展加盟业务。郭谨一领导下的瑞幸对门店要求更高,首先要关闭不盈利的门店,同时管理层对所有门店提出了“当月盈利”的指标要求。
第四是产品模式的调整:相比之前低价优惠的策略,瑞幸此时开始追求更高客单价的爆款产品,瑞幸称为“精品化转型”。随着“生椰拿铁”等爆品的问世,这一策略收到成效,也意味着瑞幸依靠补贴的低价策略成为过去式。
几项措施看似收缩保守,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激进的经营方针,从最初的只有规模目标,升维到利润目标+规模目标,保证了规模和利润均得到提高。
这样的改变让瑞幸发展变得更稳健,在2021年5月, 瑞幸迎来“至暗时刻”后的第一个“惊喜时刻”,这个月的财务数据首次实现经营层面的利润转正,这比管理层的预期提前了4个月。
瑞幸的成功,在于坚持长期主义
危亡时刻,逆风而上还是原地消亡?瑞幸的困局,是所有组织在极端困境下的一个缩影。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带领跟着他的“残兵败将”在江西永新县进行了“三湾改编”,随后,重获士气的红军开启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期。
那时的红军同样处在生死存亡阶段,党内有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也有人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前途,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针对这些悲观思想, 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并且认定,这支小小的力量未来一定会得到大的发展。
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毛泽东的伟大在于,能够通过分析看到更远的未来,他的坚定,也给困难中的组织带来了信心。
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找到“星星之火”。什么是瑞幸的“星星之火”?或许就是在极端困难期,还能保持对“做出一杯好咖啡”的坚定。
瑞幸之前出问题,本质上是瑞幸的组织顶层架构设计出了问题,随着组织结构调整,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除此之外,瑞幸有几件事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首先,即便在最混乱时期,瑞幸内部依然可以保持两周一次的新品开发速度。在产品端的坚持发力,瑞幸打造出了“生椰拿铁”这一爆品。
另外,瑞幸旗下仍有近4000家自营门店,这一体量优势仍是很多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这也构成了瑞幸渠道运营的“基本盘”。
第三,咖啡行业存在“季节性原材料采购周期”,加上疫情影响,行业中很多企业出现原料断供的情况。而瑞幸前期对咖啡供应链的深耕,使其在动荡环境下,还能保证咖啡豆等原材料的供应。
最关键的是,“财务造假案”并未影响消费者对瑞幸产品质量的评价,中国市场依旧需要“一杯好咖啡”,重整之后的瑞幸也正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努力。
危机时刻,我们应该做什么?
经营企业,大都要经历“至暗时刻”,瑞幸在压力之下,能够做到及时调整,从容应对,同时保持“正常运转”,这很难得。
伟大的组织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不是不犯错、少犯错,而是犯错之后如何反思应对。
那么,如何在困难中迎接曙光?至少从瑞幸身上,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坚持长期主义,保持策略灵活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相信自己做的事业。不论组织还是个人,长远的眼光可以帮你抵御挫折和诱惑。历史经验证明,所有短视、投机行为都没办法让组织走得长远。
但坚持长期主义的另一面是,要避免对方向的坚定演变成战略和策略的僵化。长期主义和灵活的策略并不矛盾,教条地理解使命、愿景,反而会令组织变僵化,没办法灵活运用策略去打胜仗。
2.困境保持韧性,顺境寻求挑战
企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学会与困境相伴。伟大的组织不会追求一帆风顺,而是要在“屡败屡战”中,建立组织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应对挑战的能力。
这背后的逻辑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组织意志涣散。越是极端环境下,人或组织的意志力才会得到体现,风平浪静的环境下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困难不但能让你练出环境适应能力,还能帮你“大浪淘沙”出真正能打胜仗的团队。
3.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人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对手,组织也是一样,如果不看对手,我们会觉得自己还不错。我们今天的商业环境,很多时候都是狭路相逢的零和博弈,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的优势或许就是你的劣势。
优势是个跟对手比较中才会出现的概念,前提是你要清楚了解对手的情况。从企业角度来讲,你的客户、消费心理、竞争对手、外部趋势,都是“知彼”,它们能帮助你做清晰的定位和决策,也会让你在困境中找到逆势翻盘的机会。
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伟大的组织都是在一次次败仗中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脱胎换骨。失败和挫折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想要打胜仗,组织必将经受失败的考验。
而已经历了“至暗时刻”的瑞幸,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期,未来等待他或许还有无数硬仗,但瑞幸此时也已变得更加成熟稳健。
2020年12月5日,酵母咨询创始人张丽俊携团队与瑞幸团队在三亚圆满完成了“2021 年度瑞幸战略共创会”,会上重新确认了瑞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