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的匮乏三辩,短视频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表现三辩?

2017年,蚂蜂窝旅行网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4.5%的中国游客表示,会在观看某部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后对一个目的地动心,于是,去视听作品取景地打卡成为一种潮流。

视听作品捧红旅游打卡地的现象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多年前,电影《大话西游》就曾让宁夏镇北堡古城名声大噪。近些年,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也曾让陕西的旅游热度激增,而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中餐厅》等则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取景地转化为中国游客的目的地。

然而,近期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视听作品而火起来的打卡地越来越少,视听作品仿佛逐渐失去了打造“网红”旅游目的地的能力。

当然,这与疫情的直接影响密切相关。从消费端来说,我国疫情散点式出现、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形势尤为严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和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中国旅游研究院于今年1月10日线上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用扎实的数据表明,2021年旅游经济总体上呈现阶梯形复苏的态势,但国内出游人次、旅游收入仍较2019年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情况如此,某地因视听作品爆红的现象自然也随之减少。

疫情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热情,也影响视听作品的创作产出。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视听作品数量有所减少,在电影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灯塔研究院和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我国上映的电影数量较上年几乎减少一半,具有巨大带动力的电影也必然相应减少。疫情严峻期间剧组停工,也将对未来作品存量产生一定影响。幸好,这一趋势已经在2021年得到纠正。

除了数量,疫情也影响着视听作品的创作方向、方法,这主要表现在综艺节目上。近年来,户外真人秀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可能性被挖掘殆尽,单调甚至危险等弊端逐渐暴露,热度已经呈现降低趋势,观众的审美疲劳必然使得此类综艺节目制造话题的能力不复往日,疫情的出现更令许多综艺节目的着眼点迅速由户外转向棚内乃至云端。江苏卫视综艺节目《2060》就是一个典型、一个隐喻。它的主咖是动漫人物,看点在于高新技术,不仅放弃了户外实景,甚至打算放弃真人。从趋势上看,“元宇宙”概念极有可能引领综艺节目在线上、在虚拟空间开拓出更多新玩法,进一步放逐户外阵地。

视听作品打造“网红”打卡地,是制作水平、大众口碑、情感共鸣、后期宣传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也不乏运气与偶然性的加持。对这一过程来说,如果说疫情的出现属于短期、即时性打击,那么网络发达、媒介变革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火爆,则是更为长期的釜底抽薪。

在注意力经济的逻辑下,一部电影、一档综艺节目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同类,还有用户可获得的一切可能竞争其注意力的视听产品,包括游戏、漫画、短视频等。其中,短视频的力量尤其不可小觑。随着短视频的火爆,传统的视听作品被相应地命名为长视频。近年来,许多火爆网络的歌曲、段子等都不是由长视频所推出、推广,而是由短视频代劳。媒介形态的丰富、竞品种类的多元无疑会稀释传统视听产品的影响力,大批UGC(用户原创内容)的涌入使得人们真正陷入了传说中“信息的海洋”,发出声音更容易了,而被听到却更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算法的精准分发、投放大大提高了用户在某一特定领域“画地为牢”的可能性。丰富而分散,纷繁而单一,热闹而无聊,种种看似矛盾的元素奇妙地实现了有机并存甚至聚合。在这种情形之下,任何媒介渠道、产品形态想要打造一个真正出圈的、具有真正大众性和集体认同的话题焦点都比较困难,影视剧、综艺等视听作品或言长视频想要重现打造“网红”地的“盛况”,也难免力不从心。要知道,让人动心并收拾行囊出发去某地,比让人熟悉并哼唱一段旋律困难很多。

当然,传统视听作品带火的打卡地越来越少,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受到媒体变革裹挟的被动无奈之举,主动求新求变其实也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无论影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表现出对文化内涵、深沉意蕴的追求,而不满足于浮光掠影地介绍或宣传。就拿近年来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综艺节目来说,无论《国家宝藏》《朗读者》,还是《脱口秀大会》《向往的生活》,都试图在某一领域内深入挖掘、精耕细作,以知识含量、专业水准、生活理念、文化意味打动观众,就算节目内容涉及某些具有“网红”潜质的地点打造、推广旅游目的地,短期内拓客、变现也不再是节目的主要诉求,甚至不在考虑之列。

对影视剧来说,创作者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同样走向纵深。如正在热映的电影《爱情神话》,上海这座城市堪称电影的灵魂,电影对上海文化、上海人精神气质的表现令人叫绝。影视作品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并不一定要通过展现地标建筑等表层化手段,而是更依赖方言、人物性格、处事方式等所包孕的文化密码。这类作品能够充分、深入地展现地方文化魅力,但很难像风光片那样以地点为主体、快速激起观众旅游的冲动。

视听作品更加自觉地追求深沉的文化意蕴、艺术化的内容表达,间或以无心插柳的方式展现某些城市、地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通常需要更细心、更长期的品味、感受和解读,甚至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不是随便旅个游、走走瞧瞧就能够领略的,无法轻松快速地与目前许多人“拍照、打卡、发社交媒体”三件套式的旅游方式实现对接,其间距离在短期内表现为视听作品“带不动了”,也不足为奇。不过,随着人们生活理念、旅游观念的变化,对深度游、品质慢生活的追求日益凸显,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刻与进阶的视听作品达成新的平衡与默契。毕竟,某一地点一旦被赋予情感寄托或文化意蕴,其魅力就不再是纯粹的新鲜、好奇所能比拟的了。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3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