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 碎银几两催人老 –
…
孟郊,苦吟诗人,多写世态炎凉,故被后人称为“诗囚”。
46岁时,孟郊进士及第,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由此可见,孟郊为典型的儒家士子,以登科为理想,心怀天下,注重孝道。
他笔下的《游子吟》为千古经典,也是游子心中的明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古有“孟母三迁”,虽没有证据能证明孟郊是孟轲的后人,但孟郊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的确是值得称颂的。
孟郊能在46岁时还坚持参加科举,完全是受母亲的鼓励,所以孟郊在放榜那一天,几近癫狂,打马穿街,从长安城纵骋而过。
后来孟郊至洛阳应铨选,也是奉母之命,进而得溧阳尉。做官之后,孟郊做的第一件事,就把把母亲接来与自己同住,以行膝下之孝,因为他父亲孟庭玢在他6岁的时候就过世了,留有三子,家境异常贫寒。
值得一说的是,孟郊的母亲出身于“河东裴氏”,这是真正的名门望族,虽然家道中落后生活拮据,但抚养孩子堪称教导有方。
所以说,好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原生家庭”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意识的问题。
在诗坛,孟郊和贾岛并称,有“郊寒岛瘦”之名,这既是褒义也是贬义。褒义是称赞他们的诗风,贬义是指他们的诗境不够开阔,所以诗坛还有“元轻白俗”之说。
虽然今天我们讲的是孟郊的诗,但从影响力来说,贾岛是要胜于孟郊的。
有趣的是,贾岛是孟郊的“小迷弟”,屡次拜访而未见,后来得韩愈赏识,贾岛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有点遗憾的是,贾岛与孟郊相识后的第三年,孟郊就去世了,贾岛作《哭孟郊》悼念。
而孟郊和贾岛,皆受韩愈恩惠,有师徒之谊。
孟郊早年与韦应物也有过从,早年游历期间,他为“茶圣”陆羽的山舍题过诗,过苏州遇见韦应物,当时韦应物为苏州刺史,顾况途经苏州时,韦应物有诗相送。
陆羽师从皎然,皆同当时著名的才女李季兰交好,刘长卿也非常欣赏李季兰,甚至称赞她为“女中诗豪”。
同时,受知于韩愈的还有张籍,韩愈是得裴度提携才在朝堂上站稳脚步的,又同柳宗元、刘禹锡交好,还为李贺辩白过。
刘禹锡、裴度是白居易的至交好友,白居易的死党是元稹,得武元衡恩惠。
这就是中唐诗坛的大格局,与本文无关,顺便提一句而已。
下面,我们继续解读孟郊的诗。
– 诗文赏析 –
..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出自孟郊的《古怨别》
这首诗,是孟郊目睹一对恩爱夫妻,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离别时所作。前面我们也讲了,孟郊的诗风多为“苦吟”,诗中惯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来营造奇崛的艺术感受。
比如他在《夜感自遣》中,自我评价说: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贾岛也在《题诗后》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你看,他们多么相像,无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他们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可为所有文人士子的楷模。
诗文大意可解为:
秋风瑟瑟、满目荒凉的季节,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离别。相爱的两个人,四目相对,眉山目海里都是柔情,想要说些什么,可未及开口,便泪洒千行、泣不成声;
心中的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一声珍重,那些悲痛只能压抑在心底,无处诉说。分别之后,相思之意更是无处挥洒,唯有共赏一轮明月,以寄内心的愁苦。
自古多情伤离别,身在红尘,谁又能逃脱这样的苦难呢!现实总是残酷的,有时候,我们都不得不为了碎银几两,而与心爱之人分离,那份苦楚纵便万千缱绻,也无人可诉说。
我们唯一能做的,即是为对方照顾好自己,其他能早日重逢。
元代散曲作家刘庭信在词中写: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这大概便是最真实的写照了,相爱的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各奔东西,饱受相思之苦。
但如果结局是好的,一切也都值得了,怕只怕,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所以,我们都要学会珍惜,不要因为一时的痛苦,而放弃对爱的希望。
越是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应该忠于对方,恪守信念,付出更多努力。美好的事物,都值得耐心等待。
– END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5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