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这是一件郑板桥李白诗词《口号赠征君鸿》,用行草书法写好后雕刻在整块楠木制成的木雕板上,制成挂壁屏风,雕板长142厘米丶宽35厘米,诗文及署名是阴刻,印章为阳刻,右上方是一枚闲章俗称“引首章”,章上的印文是"俗亊"二字,作品署名郑燮板桥,印文" 所南翁后"。“所南”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的号。郑思肖字忆翁南宋诗人、画家连江县人,今属福建省福州市。宋亡隐居苏州扁其室日“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坐卧必向南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终身不娶。善墨兰兼工墨竹。为兰不画土、根写竹多斜月数竿之影寓赵宋沦亡无所凭依之意。其诗也表现出怀念宋室的感情。清代汉族人的亡国遗民之感同元时汉族人思念宋室之情相似。板桥慕所南刚介有志操向,他学画兰竹而所作画也同所南一样很大程度是政治画。正如陈宝琛的评议“板桥生值乾隆世七品官犹作画工。大地今无干净土露根且学所南翁。”《题兰林百种》板桥自己也说“兰竹之妙始于所南翁。”郑板桥十分敬重郑思肖的诗画与人格,又同姓故自列为所南后人。特镌一方“所南翁后”的印章。此作品的署名正是用“所南翁后”这枚印章。 此二枚闲章及名章正是 郑板桥作品中所用的印章.
掛壁屏风经鉴定师刘岩老师鉴定为清代郑板桥书体木掛壁屏风,估价约70万元。木雕板是由整块厚约2厘米的楠木板制成,带红底黑字漆,印章上刷金。据专家分析,由于数百年时间,人们喜欢郑板桥书体,被反复摸拓,雕板上的红底漆脱落,字上的黑漆也大部脫落,字迹上还保畄下少許黑漆和涂底白填料依然可见。印章上的涂金较厚,保存较好,依然金光灿灿格外醒目。
此挂壁屏风来自福州市早年名人故居拆迁房遗物,幸有藏家慧眼识珍于以收藏免于流失。此物应成双或多对,如今仅有一幅,且边框已损凃漆脱落,深感可惜。细观此木雕板是由整块宽35厘米厚约2厘米的楠木板制成的,这样大的楠木材料没有几百年的时间难以長成。再看此掛壁屏风书写风格,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其上,他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成法,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两枚印章也用的恰到好处,章法严谨,于古朴中见灵秀,切性、切地、切时、切事,发人深思,妙趣无穷,尤令人所称道。作品上的“引首章”章上的印文是"俗亊"二字,此枚闲章有关介绍郑板桥所用的印章资料中介绍过,《广陵诗事》卷九称"郑板桥的图章皆出自沈凤民、高西园之手"。从《板桥先生印冊》一文来看,"所南翁后"图章为沈凤民所刻。所以这两枚图章都是出自名家沈凤民之手。
郑板桥行草书朩刻掛壁屏风的作品,内容书写的是李白诗词《口号赠征君鸿》“陶令彭泽梁鸿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诗词释意是:“口号”,意同“口占”即随口吟成之意。“陶令”指晋代大诗人陶潜(一名渊明),曾官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梁鸿,东汉人,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同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又避祸去会稽。杨伯起,即杨震(字伯起),东汉著名廉吏,弘农华阴人,曾任荆州刺史,后因直言忤权贵,被遣归原籍,愤而自杀。“天书”、“紫泥”,指皇帝诏书。李白这首诗说,陶潜曾辞去彭泽县令,梁鸿曾避祸隐居会稽。我搜寻古代高士的传说,您和他们的节操正可比拟。高洁的白云留在名山大川,皇帝的征召改变不了你的志趣。古代不是有个杨伯起吗?他最终还是西出函谷被贬回故代!诗歌赞美了卢鸿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世事的深沉感慨。这种对世事的深沉感慨的情思和郑板桥思想十分合拍,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所以 郑板桥十分用心将其刻写在掛壁屏风上,这幅掛壁屏风作品的书法与他的《满江红》行书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致飘逸,超越当时流行的媚俗风气之上,再加上他的书法汇合了篆、隶、楷、行、草五体,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作品以行、草为主,兼参以篆、隶、楷的用笔、结体、行笔或拙实,或秀润,或凝厚,或飘逸,奔放阔达,堪称佳作。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据史料记载,他在做范、潍知县时很有一些惠政,案无一积牍,无一冤民,从而得到老百姓的拥护。郑板桥为政清廉,节衣缩食,是位颇有政绩的清官。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法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 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的书法特点。楷书学《瘗鹤铭》、黄山谷、二王,写得清新亮丽;后来参以隶书的波浪、篆书的结构、行草的用笔,创造了一种称“六分半书”的新书体,以楷、隶为主,把楷、草、隶、篆四体融为一体,并且用作画的方法去写,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大胆独创。他的字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在结体上进行夸张,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响应,疏密相间,所谓“乱石铺街”,富有节奏韵律感。郑板桥的书法出现在推崇帖学的清代书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众多对联、条幅、条屏等墨迹传世。郑板桥即郑燮的书法代表作。他的《满江红》行书轴是行草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至清初的书法家们,主要学习晋、唐以来的法帖,谓之"帖学"。清代中期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发展,汉、晋、南北朝石刻不断被发现,书法也渐开学碑风气,形成"碑学"。郑板桥是最早开创学碑风气的。他在《署中示合弟墨》诗中说"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可见,他从汉魏碑碣人手,尤其是对崔瑗蔡邕、钟繇的书法进行了刻苦的学习和研究。郑板桥对书法的追求达到了"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的境界。
综上所述,郑板桥行草书朩刻掛壁屏风 -李白诗词《口号赠征君鸿》作品,与郑板桥的《满江红》行书轴有异曲同工之妙,板桥其书法,楷书学《瘗鹤铭》、黄山谷、二王,写得清新亮丽;后来参以隶书的波磔、篆书的结构、行草的用笔,自创一格,以楷、隶为主,把楷、草、隶、篆四体融为一炉,从而开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自称“六分半书”。并且用作画的方法去写,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大胆独创。他的字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在结体上进行夸张,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响应,疏密相间,筛检真草隶篆用笔,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口号赠征君鸿》可视为郑板桥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郑板桥书法艺术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以石为脉(郑板桥擅长画什么画动物)


作者: 陈孔坛;


这是##(2022-06-19 18:37:1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