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分析(网络热点事件2022)

6月,安全生产月、高考等话题在本月集中,加之受到多地疫情反复影响,网上涉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学校教育等话题的舆情较为突出。与此同时,本月公共安全事件、企业管理事件、社会民生事件等也较为高发频发,涉黑涉恶、员工权益、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行为等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

01

数据分析

梳理6月以来发生的45件热点事件发现,事件涵盖了安全事故、社会民生、学校教育、疫情防控以及企业产品质量等领域,其中较为典型的舆情事件有:

-6月以来典型舆情事件-

时间

事件

6月3日

河南郑州120延误救治事件

6月4日

D2809次列车发生脱线事故

6月4日

深圳“宾利女”停车位纠纷事件

6月10日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

6月10日

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爆火

6月12日

上外男子向女生杯中投放“异物”事件

6月14日

河南郑州健康码“无故转红”事件

6月17日

中学读本收录麦克阿瑟文章引争议

6月17日

第三艘航母舰(福建舰)下水

6月21日

丹东父女看病闯卡被拦后袭警事件

6月24日

上海蔚来测试车辆坠楼事件

6月25日

全美多座城市举行抗议活动维护堕胎权

6月30日

新疆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引关注

从涉事主体来看,本月舆情事件的涉事主体包括了个人、学校、党政机关、企业、医院等类别。其中,涉事主体为党政机关的最多,占比高达44%;其次为学校和企业,均占比18%;涉事主体为个人的事件占比16%;涉事主体为医院和其他类别的均占比2%。

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分析(网络热点事件2022)

从事件涉及的领域来看,本月梳理的45起热点事件中,涉学校教育的有12起,涉疫情防控的有9起,涉安全事故的有7起,涉社会民生的有6起,涉企业管理的有3起,涉公共安全、网络直播、国防军事和国际热点的均为2起。

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分析(网络热点事件2022)

02

热点舆情分析

01

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多起,舆论聚焦事故处置及人员伤亡情况

进入夏季汛期,各地自然灾害事故频发,涉及洪涝、防汛、汛情等相关话题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本月也发生了不少重大安全事故,如D2809次列车脱线事故、长沙早餐店燃爆事故、甘肃兰州一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山东泰安门头房爆炸等,均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此类安全事故,网民普遍聚焦关注事故处置、事故发生原因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部分网民会关联此前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质量问题、企业或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问题提出质疑。

02

公共危机事件涵盖敏感话题,个别事件持续发酵形成现象级舆情

本月,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作为现象级舆情事件,在本月度持续发酵超过10天,获得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由该事件引发的网络实名举报热潮更是将全网注意力吸引到涉黑涉恶问题上。类似事件不断曝光,掀起一阵又一阵舆论风暴。此外,本月月初,郑州120救护车延误事件中,当事人“八分钟的求助录音”在网上广泛流传,暴露的公共急救医疗体系深层问题,引发诸多质疑。

03

社会民生事件零星散发,多因具有戏剧性和话题性引发网民围观

本月,深圳“宾利女”停车位纠纷事件因涉腐线索以及极具戏剧性的视频画面和后续发展,吸引了不少网民围观和深挖。郑州670名硕博业主陷入烂尾困境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突然开通线上交易,因“乱赋红码”事件带来的话题性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讨论。成都一排沿街门店招牌被改成拼音版事件与成都一乘客在地铁内对男童跳热舞事件,也吸引到一众网民眼球。

04

涉疫舆情较为集中,多数网民对过度防疫问题存有较大不满

进入六月,疫情防控仍是舆论场上网民主要关注的话题之一,相关热点事件频频引发热议。其中,河南村镇银行“赋红码”事件引发较大舆论风波,从事件爆发到后续的发展进程,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网民围绕健康码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同时,舆论场中网民反映的过度防控、防疫要求不合理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民众普遍表示苦“过度防疫”久矣。同时本月国务院对多地疫情防控工作在存在的问题发出警示通报,获得了舆论肯定。

05

教育领域负面事件频引热议,以师生言行和学校管理问题为主

6月,教育领域负面事件较为多发,涉及到师生言行、学校管理、教育公平、教材争议、校园霸凌等问题。舆论场中,上外男生向女生杯中投放“异物”、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发表不当言论、中学读本收录麦克阿瑟文章引争议、高校教师发布侮辱女性言论、河南洛阳一无访社区考生全部降分录取、四川农大男生进女生泳池潜水等事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较大讨论。上述不少事件牵涉到性别话题,舆论对其敏感度可见一斑。此外,受上月人教版教材事件影响,教材问题已有成为舆论场中常驻的焦点话题的趋势。

06

网络直播行业新现象引发讨论,违法违规行为也遭舆论广泛批评

自去年“双减”落地后,各大教培机构纷纷开启了不同的转型之路。6月,新东方转型凭借“双语直播带货”备受瞩目和追捧,抖音粉丝数破千万,带动新东方在线股价暴涨,新东方直播间主播董宇辉也因此走红网络。在新东方靠直播走红的同时,本月有关网络直播行业的乱象问题,也吸引着不少网民的关注与讨论,如网络主播徐国豪偷逃税被罚1.08亿,不少网民对直播行业的高收入提出质疑,期待官方深入调查。

07

国防军事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大提振国民的科技自信心

6月,我国国防军事领域喜讯频频,从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到19日晚我国成功实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相关信息一经发布瞬间便登上全网热搜,极大振奋了网民的民族精神,提振了国民的科技自信心。网民创作绕口令、猜想航空母舰命名规律、分析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等等,整个舆论场上正面氛围浓厚,纷纷为国防军事领域获得重大成果喝彩。

08

国际热点事件引发国内舆论共振,媒体、大V解读引导舆论走向

6月25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剥夺美国女性堕胎权,不仅震动整个国际社会,在美国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也在我国国内引发舆论热议。媒体和自媒体发布解读文章,认为美国社会的分歧将进一步加深。网民也对此事表达看法,一部分网民认为美国“堕胎权”争议的本质是妇女权利,支持并强调“女性权利就该掌握在女性自己手中”。也有一部分网民由此关注国内法治建设,还有一部分网民关注“女权”大V集体沉默情况。

09

企业舆情发生几起,涉及员工遇难、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

本月下旬,上海蔚来测试车辆坠楼造成2名试车员遇难,将该品牌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后续蔚来方发布事故声明再度因措辞不当引起争议。月底,新疆麦趣尔公司食品安全问题冲上热搜第一。作为网红牛奶品牌,麦趣尔的“翻车”吸引不少自媒体对其进行深入调查。此外,无印良品因标注内衣不退换被罚、高价雪糕被指抢钱等话题,也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03

舆情特点分析

短时间内负面舆情集中爆发,多数涉及政府公权力和公信力问题。本月,网上热点事件应接不暇,各种负面舆情事件集中爆发,唐山烧烤店打人、河南郑州村镇银行“赋红码”这两起事件占领舆论高地,吸引全社会高度关注,由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发的网络实名举报热潮、谣言肆虐以及类似事件频登热门话题榜,由河南郑州“乱赋红码”事件带动起疫情防控热点事件频发,整个月度舆论对政府公权力、公信力问题予以空前关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况突出,舆论场整体氛围趋于紧张。6月,前有“唐山烧烤摊打人”掀起舆论风暴,后有“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精准赋红码”聚焦舆论注意,多个相关话题持续轮番占据热搜榜高位,并由此引发出了各种网络次生舆情。纵观整个月度,网上“黑恶势力”、“公权力滥用”“疫情防控”“安全事故”“高考”“食品安全”等各种议题接连登场,令人应接不暇,舆论场整体氛围趋于紧张。

“舆情搭车”引发网民声音集聚,舆论情绪涌动下暗藏风险。6月,唐山打人事件和河南郑州“乱赋红码”事件形成现象级舆情,在事件爆发后均出现了明显的“舆情搭车”现象,短期内类似的事件集中爆发,担忧、焦虑、不满等不良情绪因负面事件而突显并蔓延,网民心态和社会心理因此受到较为深刻的影响,影响社会共识凝聚,使得舆情应对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局中。此外,嘈杂的舆论场也更加容易被不良势力趁虚而入挑起争端。

04

舆情启示

缺乏风险预判意识导致舆情应对被动,舆情应对需有主动意识。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后续可能存在的舆情风险进行预判和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调查清楚舆论可能的疑问点,对网民关切作出回应。比如,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出现的“质疑警方出警速度”“希望了解受害人伤情”“认为事件背后可能涉黑涉恶”等,河南郑州“乱赋红码”事件后集中出现的系列赋红码、赋黄码事件等,对网民能想到的问题应提前有所预估与分析,主动而有作为地开展调查工作,促进事件问题的解决。

信息披露不及时导致网络乱象丛生,公开透明是舆情回应第一要义。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信息真空期”,各式谣言趁机而入,网络暴力来势汹汹,给舆情处置带来压力。因信息不披露不及时导致的各种网络乱象,使网民一直处在真伪难辨的矛盾处境中,迟迟登场的官方信息虽满足了网民需求,却也同时带来了强烈的“副作用”。信息发布做到准确、及时甚至详实可信,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公开透明回应网民关切仍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要义。

官方回应口径不一致导致舆情持续发酵,需强调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舆情回应过程中,宣传部门与业务部门常常会因为信息共享和互动不足,导致官方回应力不从心,甚至因回应不当而引发网民不满和质疑。比如,河南郑州“乱赋红码”事件中,郑州市12345热线、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郑州市二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南省卫健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出面回应,但回应既未给舆论解惑,也无统一口径,非但没有平息舆论质疑,反因回应不当激怒一众网民。

“甩锅式”回应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舆情回应速度与温度应并存。如本月蔚来汽车坠楼事故发生后,蔚来官方在声明中写道,“初步确认,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这种急于撇清关系的态度遭到网民一致批评,令其品牌声誉受损。此次事件启示我们,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在舆情回应过程中不仅要讲究速度、还原事实,还应在此基础上把握和尊重大众情绪,尤其在事故存在伤亡的情况下,充分表达对生命的惋惜,给大众一个交代并付诸行动,才是上上之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