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输陆冰鲜白带鱼及冷冻竹筴鱼,日前接续因包装样本遭大陆海关检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阳性,将暂停该企业进口申报一周。对此民进党当局“食药署”负责人吴秀梅表示,全世界都没有看到外包装导致病毒感染的事件,要求对方给交代,却没有说明清楚台湾及其他国家,是没有对进口水产品及包装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验,还是有检验但未检出新冠肺炎病毒。
中国大陆接续暂停台湾水产品通关,与全面暂停石斑鱼进口两者无论在理由(前者因病毒后者因药物)、严重程度(前者针对单一公司暂停一周,后者全面暂停没有期限)、解除程序(前者一周后自动恢复,后者须提出整改审核痛过后恢复)等都不相同,不能混回一谈。至于中国大陆这些举措是否具针对性,是否是政治操作,各方解读不同,若有心要解决问题,民众还是应该要求当局让证据说话。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大陆为防范新冠肺炎病毒,透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经公告对进口产品(包含水产品)及包装进行COVID-19核酸检验,一旦呈阳性即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实施后挪威鲑鱼、纽西兰贻贝、厄瓜多白虾、越南冷冻巴沙鱼、俄罗斯鳕鱼、印度冷冻白虾、阿根廷冻鱿鱼、美国狭鳕等多国水产品,均因包装或产品样本,遭检出含新冠肺炎病毒,被暂停受理相关企业进口申报1到4周(视违规次数多寡而定,检出1-2次暂停1周,检出3次以上暂停4周),不是只针对台湾水产品,且期满后自动恢复并未被全面禁止。
COVID-19病毒是否会透过冷链食品来传播,根据WTO、美国FDA、CDC等官方机构表明,从以往相关冠状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 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 爆发的经验看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并不会透过食物或食物链(如食品包装、食品加工或运送)传播,且尚未发现系通过触摸食品、食品包装或购物袋而感染 COVID-19的病例,目前也没有新冠病毒感染鱼类的报导。
然而有学者指出新鲜和冷冻水产动物食品的全球贸易,有利于污染病毒的生存和远距离传播,并认为在大陆新发地海鲜市场摊位上的进口冷冻鲑鱼及其包装材料上,被检测到病毒,经基因定序为欧洲型病毒株与中国北京再次爆发的两次 COVID-19 疫情有关(尚无法确定两者存在直接关联),凸显跨境货物带毒的风险不可低估。由于担心第二波 COVID-19 爆发,以及在处理冷链潜在污染方面的低效令人担忧,大陆政府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控制措施(如禁止食用和交易所有不在畜禽清单上的野生动物,许多口岸或边境市场进行14天的隔离,加强对进口水产品进行核酸检等等)。
针对这些措施,加拿大在WTO会议上质疑中国对进口食品的核酸检测是“不合理的贸易限制”并敦促中国停止检测,该提议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英国支持,美国还认为这是一种非关税贸易障碍。纽西兰政府除了提出异议外,还采取加强辅导商业贝类产业,依照“良好管理监督计划?运作,来确保海产外销的顺畅,值得台湾政府参考。
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条文规定,各国可以采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制性措施,对于中国大陆实施暂时性检测措施,目前为止并未见WTO明确做出不符合国际规范的仲裁。不过鉴于国际标准或适当的风险评估,始终被视为是实施限制措施的重要条件,中国大陆还是应该针对进口水产品与COVID-19相关性系,提出适当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平息争议。
水产品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 COVID-19疫情对水产贸易确实产生负面冲击包括:延迟生产、进口限制和严格检查、运输瘫痪、价格下降和消费减少等等,考量疫情严重程度,尤其当病毒传播存在不确定性时,各国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应急计划采取进口政策,以应对不确定性,很难认定不合法。面对未来可能更大的疫情威胁,蔡政府除了提出质疑,更应该建立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欧盟的“从农场到餐桌”战略),别习惯性的把问题推给对岸,小心回力镖效应!(作者 李武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1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