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走在路上听见一句话: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过去口腔医学不是很普及,以及人们的理念及经济水平的限制,造成更多人遭受牙齿疼痛而没有正确认知牙齿疼痛原因、并都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句话的涵义。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牙齿。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除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按照现代口腔医学的知识定义,牙齿是人体的器官,而不是附属结构。牙齿由表之里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牙齿里面为髓腔,里面充满牙髓,并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用于牙齿营养、形成与感觉等功能。
牙齿疼痛的原因很多,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一、单纯性的敏感:主要是牙齿发育异常、磨耗、酸蚀症、牙隐裂等造成的单纯性冷热酸甜不适,同时因不良刷牙习惯造成的牙体缺损也会造成牙齿不适。针对此类人群,应该以预防为主,可以避免刺激性饮食,如突然性的冷热饮食、少喝碳酸饮料,其次可以使用抗过敏类牙膏或是凝胶,同时可以正规口腔医疗场所进行脱敏治疗,针对牙隐裂患者可以全冠修复预防,对于牙体缺损患者可行充填治疗。
二、龋齿:俗称“虫牙”、“蛀牙”,主要是细菌性引起牙齿矿物质成份改变,牙齿表面色黑、形成窝洞,食物嵌塞,造成冷热敏感或是食物嵌塞痛。龋齿又分为浅龋(一般无症状)、中龋(症状较轻)和深龋(症状明显)。针对此类人群,需去口腔医疗场所行相应治疗。一般对于浅龋、中龋可以行充填治疗,基本即可解决问题,对于深龋前期可行牙髓安抚治疗后充填治疗也可解决问题,但如果症状未缓解或是本身深龋引起牙髓炎症时,则需根管治疗。发现龋齿应尽早治疗,否则可能发展为牙髓炎。不管何种治疗,预防龋齿最主要的手段还是保持口腔卫生,推荐国际标准:巴氏刷牙法。
三、牙髓炎:主要表现为牙齿剧烈疼痛,分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前者可通过去除刺激因素可自行恢复;后者则需通过相应的治疗才能解决疼痛,其又分为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残髓炎和逆行性牙髓炎。几种牙髓炎的临床表现:1.急性牙髓炎:表现为自发剧烈疼痛、夜间痛、阵发痛和放射至患侧颜面部疼痛,患牙疼痛不能定位,有时患者用冷毛巾敷着脸颊疼痛缓解(热痛冷缓解)。2.慢性牙髓炎:长期不典型疼痛、长期冷热刺激痛史,偶钝痛咬合痛或叩击痛,就诊时常表现为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急性牙髓炎症状)。3.残髓炎: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自发性痛、钝痛、温度痛,类似慢性牙髓炎症状,来源于牙髓炎根管治疗不彻底引起。4.逆行性牙髓炎: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症状,多为长期慢性根尖刺激、牙周炎引起。针对牙髓炎主要为根管治疗,一般就诊3-4次,间隔时间基本每周1次,对于意外穿髓未感染牙髓可以行牙髓盖髓保守治疗。
四、根尖周炎:常为牙髓疾病的继发病变,又称根尖周病,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引起的炎性病变,常表现为自发痛、咬合痛、牙龈脓疱和窦道(溢脓)。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1.急性根尖周炎:早期无典型症状,轻度疼痛、自觉伸长感(浮出感)和叩击痛,偶自行缓解,后期剧烈疼痛、跳痛、咬合疼痛加剧,疼痛高峰期可鼓起脓疱,后破溃疼痛缓解。2.慢性根尖周炎:分为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致密性骨炎,一般均为自觉症状,一般在刺激性疼痛或是长期慢性窦道才发现,偶拍口腔全景片才发现。对于此类人群,主要是行根管治疗,尽最大可能保存患牙,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部分预后差,可能面临拔牙处理,而症状严重者则直接拔除患牙。急性炎症期基于开髓引流、切开排脓、去除刺激和调合磨改,并结合口服消炎止痛药,对于部分根尖周疾病还可能行根尖手术。
五、牙外伤:牙齿受到突然急剧的应力造成其相应疼痛,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根据牙主要损伤的部位,可将牙外伤分为牙震荡、牙折、牙脱位。此处主要讲牙折。牙折:又称牙折裂,常伴有咬合痛和叩痛,并有牙髓炎症状,在本主题中是由于牙齿咬物造成牙齿折断。此类人群牙齿只是单纯冠折未露髓敏感可行补牙修复(间接盖髓术)或是全冠修复,而已经露髓者可以根据实际行直接盖髓术或是根管治疗,部分牙折根管治疗后需桩核冠修复,对于牙根根尖折裂较少者可定期观察,严重无法保留牙齿者则需拔除。
六、智齿冠周炎: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表现为牙龈红肿或溢脓、张口受限、吞咽疼痛、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这类人群常以为是牙痛,其实是周围软组织疼痛,主要是因为牙齿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口腔卫生差,食物残渣堆积造成牙龈炎症。针对此症状应行抗炎对症治疗,给予疼痛部位冠周冲洗上药。若牙位较正且有功能可行牙龈切除术暴露牙齿,若长期反复性炎症或是炎症无法消除者则直接拔除患牙后,并抗炎止痛对症治疗。
注:本文章只用于口腔医学宣教,不作为临床治疗手段,最终治疗以口腔医生临床诊断治疗为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