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B站发布了年度弹幕,“爷青回”荣登第一。同一时间,百度也发布了年度流行语榜单:集美、一起爬山吗、u1s1、七夕蛤蟆、深藏blue等成为今年网民搜索热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热点与营销总是相伴而生!

抖音6.3亿拿下《囧妈》电影版权请全国人民免费看的霸气营销,到钉钉自黑营销的爆红出圈,到手撕联名信、开土味战略发布会的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到罗永浩直播带货、年中B站的一支《后浪》宣传片所激起的舆论狂潮。再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以及凡尔赛、打工人、丁真、马保国带来的流量声势……
品牌营销的目的无非是要出圈、破心智、引共鸣、造流量四大追求。为此,也给大家总结了品牌营销的四个套路!
1、行为艺术型。
简单讲,就是找一些人搞一些看起来很“行为艺术”的事情。
行为艺术是个啥?其实就是一些不太像正常人干的事。举个简单粗俗的大例子,比如没穿裤子在大街上念诗或者抱着个充气娃娃在大街上跑,这就叫行为艺术。总之要让人看到后,会感觉这人是不是有点像神经病,起码要觉得一脸懵逼,然后就想知道他玩得什么飞机。
只要路人们一好奇,这个目的就达成了一部分。其实,广告就是一种勾引的艺术,用不恶心人的方式吸引眼球是很重要的一点。
比如我们刚说的这个,通过线下行为艺术完成了吸引人的前置动作,后面再掏点钱找个些KOL、后续就可以借题发挥了。
OK,咱来瞅一瞅这种类型的典型案例:顾家——816不加班。
当红辣子鸡,热店中战斗机天与空的典型案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找一堆幽怨的女同胞在商场门口举牌控诉老公像大郎卖炊饼一样早出晚归很少回家睡。你知道的,一般正常的女同志是不会这么搞的,所以就构成了行为艺术。这么一捯饬,就吸引了注意力。再找上一波新闻媒体报道,然后品牌发声过渡到“816不加班”,最后带出“816全民顾家日”,品牌就开始出来卖了,完毕。
2、全民运动套路。
通常的路子,是在网络上发起一项大家都可以参与的活动挑战赛事,最好是参加起来不太费事,还能发发朋友圈装装B,显摆显摆情怀的那种,典型的案例有:
新世相——丢书大作战。这个案例利用的是啥心理呢,就是现在大家都天天看手机,没几个翻书的,这不,往地铁上丢一些书,显得爱学习,有文化,加上又是国外流传过来的,听香的,加上新世相各方面资源都牛逼,找一些明星一参与,一下子就整起来了。
3、冤家撕逼策略。
顾名思义,通常是两个死对头互相撕,有时是优雅地撕,有时是粗鲁地撕,如下:神州专车&Uber——Beat U。
灰常经典的案例,为了凸显自己安全的特点,神州专车找了一堆明星发了一堆海报,虽然没说那么直白,但是明眼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撕,网上有人就有意见了,说神州专车不要脸咋地咋地(人八成也是请的),然后就火了。
4、新奇装置或展览地点。
顾名思义,充分利用城里人喜欢看展发朋友圈装B的心理,在一些商场、地铁搞一些艺术型展览或者整一些有意思的装置,然后将品牌要传达信息融入其中。
唯品会——史上差别最大的双胞胎。为了突出唯品会大牌超便宜这个卖点,还搞了个“史上差别最大的双胞胎”的活动,找了几十个双胞胎,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一起站在一个展示柜里,唯一的差别是各自穿的衣服的价格不一样,无声却很有力量地体现出上唯品会买衣服便宜的卖点。因为这个展,除了物体的展出之外核心有人的参与,仔细研究应归纳为“行为艺术型”。
但因为这次活动除了双胞胎本身外,样子上特别像一个展,所以且把这个归纳为展的类型。
营销环境在变,营销热点如流水,每一年都会产生无数的热点事件,一茬接着一茬,令品牌应接不暇,但背后的营销套路与底层逻辑始终没有改变。
还是前面所说的,品牌营销要跟着目的倒推方法。
面对品牌要出圈、破心智、引共鸣、造流量的核心目的,无论是撬动社会议题、服务用户的营销思维,亦或踩中消费者的情绪节奏、激活大众的社交势能都是百试不爽的底层方法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