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地产人才官粉丝投稿,作者是某10强房企客关管培生。
1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
两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初入行的情况,依旧历历在目。
那是2018的夏天,我正在一家top5地产人力岗实习,主要协助带教做招聘工作。
因招聘需求量大,带教看我也逐渐摸清门道,于是两周后,让我单独负责一个部门的招聘,这个部门就是客户关系部。
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从岗位认知,搜索简历,邀约面试,陪同面试到面试反馈,全流程跟进。
随着认识的加深,我对这个我尚未体验的工作产生了兴趣。
于是,在秋招时,我清一色地投递了地产客关/客服岗。
因为有了巨大的热情,随之也产生了极强的自信,过五关斩六将,我顺利取得了客关岗的offer,最终以客关管培生的名义入职top10房企。
入职第一年在平台轮岗,主要以学习为主,跑遍平台所有的项目。
一年后,下项目亲自实操,从一个项目到一度一个人带六个项目,从不适到逐渐掌握要领。
这个过程,有崩溃,也有成长。
2
这个岗位是什么样的?
说起客关岗,它的发展史并不复杂。
最初,它作为营销部的支持岗,负责合同以及售后问题的处理。
主要是接待及处理客户群诉,到后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及客户维权意识的增强,逐渐成为了专门的部门。
一般会分设在营销部或者运营部或者工程部下面,成为二级部门。
再到后来,头部房企架构越来越优化,老板们的客户意识越来越强之后,客关部越来越受重视,逐渐升级为一级部门。
部门负责人直接向董事长汇报。地位和话语权一路攀升,那是客关人的职业高光时刻。
岗位逐步细分,主要分为风控、品控(满意度)、客户活动。
嵌入到项目管理的全周期,从启动会的总风险,设计图纸的会审,开盘的销售风险,中期,再到交付前的风险排查,每个节点都有风险管控措施。
交付时现场管控,群诉预判、突发事件的牵头及应对,都有章可循。
交付后开始组织客户活动,维护客户满意度,反向助力品牌发展,渐成体系。
体系越做越完善,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若有工程经验或设计背景的,会更加受欢迎。
这几年,房企开始大力培养校招生,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此平台上充分发挥光芒,身边最短有四年多就升为城市公司职能负责人或项目总的校招生。
我经常听到同事们的感叹:你们客关真是不容易啊,什么都要知道。
那这个岗位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特质的人呢?
1)强抗压力
抗压能力是地产的通行证,客关岗尤其如此。
对内,需要与设计、工程以及营销等各个职能博弈,对外,需要面对形形色色带着各种情绪诉求的客户。
常常在群诉爆发期的时候,有客关小伙伴晚上睡觉做梦都能梦到与业主的周旋谈判。
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2)强执行力
风险管控重在主动出击,主动用后端缺陷案例矫正前端产出。
而实际上现实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伙伴因为人际关系或专业经验或性格特征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风险管控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防守。
攻击性弱了很多,很多的规范就没办法一一落实。
3)高情商
这个情商高更多讲的是与人沟通的技巧,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主动配合你把事情做了。
因为岗位性质的原因,在对接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其他职能的抗性,主动暴露和被动配合获得的信息是有天壤之别的。
在做项目的时候,要让项目总及团队内的其他职能伙伴觉得你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人,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检查监督我们的。
这一点对你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就非常考验你的沟通技巧。
最后用几个词总结一下这个岗位的需求:胆大心细亲和力。
的确,想做好这个岗位,实属不易。
尤其是风控,与各个横向职能交叉合作过于频繁。
如若不懂专业,就很容易被人打太极,看不到真正的事实,把控风险就变成了走过场走流程。
而如若不懂沟通,就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抵抗心理,无法正常推进工作或者推进的成本过高。
而作为初入茅庐的我,也是在经受过一个个阻碍和挫败才悟出这些的。
最近一两年,行业下行,活下去变成了主旋律,客关部再次受到挑战。
从去年龙湖发出合并不能直接产出价值的部门开始,到前不久华润调整组织架构,客关部变回二级部门风波,客服圈此起彼伏的职业危机一度被掀起。
2
岗位发展的困境及思考
有人说,客关部走向没落是必然。整个行业大环境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客关部的发展。
试想,当我吃饱都成困难时,我该如何吃得健康吃得优雅?
也有人说,客关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风控逐渐变强,群诉却越来越多的情况,风控是否失效?
缺陷案例的反馈是否在前端得以落实?风控沦为检查和应付检查?矫枉过正?标准化指引一杆子打到底,出现了越来越脱离一线的实际情况。
还有人说,我们岗位逐渐会被稀释,满意度和活动被物业稀释,风控被运营稀释,专业很难具备不可替代性,最终会被分流至其他部门。
悲观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有很多的伙伴已经在考虑转行。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客关岗持乐观态度的。
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岗位,后端业主的需求还有待挖掘。
如何从满足需求到升级需求再到改变需求,这是客关部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政府严控的时代,客关岗的价值导向正好契合了政府需求。
面对目前的发展困境,我想,只有增加自身的专业能力。
往小了说,真正变成项目的第三只眼,为项目规避风险,往大了说,反向助力品牌发展,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时代,需要守夜人。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岗位的前景,欢迎讨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