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海的跑腿小哥每天收入超过万元登上了热搜!他们只要努力跑腿10天,就可以买辆小轿车,跑腿一个月就可以回老家买房交首付。
跑腿小哥的高收入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这些人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跑,多赚一点也很正常。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他们完全就是在趁火打劫。原本500米的距离,不给50元打赏就是不送。对于那些超过10公里的跑腿,打赏费用都是200元以上。
除了跑腿小哥能够日入万元以外,上海某些黑心社区团购的“团长”也能轻松日入万元。

据第一财经近日报道,在4月下旬,某些小商贩开始在群里清理库存,小养面包的团购价为72元,这个价格引起了小区“团长”的抗议,因为他的团购价是99元。每单团购至少赚27元,如果商品的批发价只有59元,那么“团长”一单就可以赚40元左右。
原本以为便宜的“团长”可以把商品卖爆,殊不知,进货商要求他下架商品,因为他的低价影响了其他团长99元的团购价。
同小区居民表示,当天小杨面包卖掉了130多份,粽子卖掉了200份左右,按照每份40元计算,一天的收入轻松超过万元。
进货商为什么宁愿得罪终端零售店也不愿让这些“团长”降价呢?
原因则在于这批群体的数量太大了,每天都可以帮他们卖掉惊人的数量产品,“团长”们虽然赚到了钱,进货商因为出货量暴增,同样可以赚更多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并不是所有“团长”都很黑心。因为有些“团长”拥有一些资源和渠道,主要是为了自己吃东西方便,顺便帮助一下同小区的人。他们基本上拿货价是多少钱,给邻居的也是多少钱,不怎么加钱。
当然,也有一些“团长”会感觉工作一天也挺累的,会在拿货价的基础上加一点辛苦费,比如说:100元的货物,收取5元的辛苦费,这个大家也是愿意给的,毕竟他们需要工作一整天,赚一点差价也是应该的。不过加价过多,性质就变了,已经从单纯的服务变成了恶意加价,别看现在赚的钱多,后续可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即便有些“团长”有点黑心,还是有不少网友认为疫情过后,超市危险了,因为这些“团长”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小区居民只需要在群里下订单就能将货品送到小区。更何况有些超市还会要求供应商提供上架费,相比较而言,这些“团长”还是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的。
那么问题来了,小区“团长”真的可以抢走超市的生意吗?
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价格并没有优势。小区“团长”之所以可以疯狂赚钱,是因为居民买不到超市和社区团购APP上的生鲜,无奈之下,只能找这些“团长”购买。这是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发生的。当疫情散去,产品的供应会大于需求,“团长”也就没有了加价的空间,赚钱也只能赚辛苦钱。
最主要的是不管是超市还是社区团购平台,要比“团长”拥有更高的议价权,他们可以拿到更低的批发价,“团长”的产品缺少价格优势。
第二、“团长”赚够了快钱,不愿意赚小钱。疫情过后,“团长”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不过价值要小很多。这意味着“团长”能够赚到的钱要少很多。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团长”一天可以赚10000元,现在一天只能赚500元,而且还要送货上门,你愿意做吗?很多“团长”肯定是不愿意做的。
第三、“团长”需要回到原本的工作岗位。要知道,在上海封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弄到货物的人肯定是拥有一定的资源协调能力的,他们在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也能赚不少钱。
突发的疫情只是让他们无奈转型为“团长”而已,等到疫情过后,他们大概率还是要回归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的。
说实话,一天赚一万确实很多,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也只是正常收入而已。甚至有的团长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一天也可以净收入超过1万元。
因此,多数人会回归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的,毕竟“团长”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工作而已。
大家是如何看待“黑心团长”这件事的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3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