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兼职是真的可以赚钱,51兼职网?

来源:【三峡晚报】

本报讯:为破解人口老龄化严重、基层治理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2021年8月和2022年3月,安源区政府先后向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相继启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项目和安源红邻里之家建设100工程项目,掀起基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的序幕。在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原则下,驻站社工积极实践探索,在“五社联动”的基础上提炼形成“六社联动”模式,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改善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基层治理新品牌——安源红邻里之家。

一、“六社联动”创新基层治理新体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议精神,全国各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参与,社会工作者主动融入,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原则下,发挥社区两委的组织作用,整合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要素联动,从“三社联动”发展为“五社联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格局,在促进居民参与、共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中彰显专业效能。

然而,安源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安源红邻里之家建设实践中发现,“五社联动”遇到难题和困境,那就是缺乏动力,没有造血功能。社区和社会慈善公益资源是有限的,个人和企业的捐赠不可能长期无限地进行下去,“五社联动”不可能长期依赖于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捐赠来维持运转,“五社联动”不能永久靠“公益慈善”来输血,而应该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必须要有自己的动力源。

在此理念的推动下,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者绞尽脑汁,积极探索,通过申请注册认定企业,将“企业经营”的收益用于“五社联动”的开支,把社会问题的解决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起来,走“社会企业”发展之路。这样,“五社联动”获得了自己的“造血能力”。社会企业的注入为“五社联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促推“五社联动”发展为“六社联动”,无形之中创新了基层治理新体系,即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以社会企业为动力”的“六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六社联动”提高基层治理新能力

“六社联动”的运作,让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基层党建引领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党建引领工作,乡镇(街道)党政和社区两委在邻里之家建设中发挥了组织领导支持的作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能力,改变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状况,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被进一步激活,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得到提升。

议事协商决策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邻里之家的建设,基层党政组织形成了民主协商议事决策的规则。只要涉及邻里之家的大小事务,一般由社区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组织社区居民到协商议事中心(厅)讨论协商,根据居民的意愿进行汇总,然后逐级上报,最后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决策;居民协商无结果的,由社工或社会组织做充分调查后呈交给相关领导参考决策。这样,既保证了居民充分的参与,由让上级部门充分了解了居民的意愿,使得基层政府的决策更贴近民意,更顺乎民心。基层议事协商决策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行政执行能力得到提升。有了居民集体民主协商和民主议事,基层政府能更多了解居民的真实意愿,在执行相关政策和行使行政权力上,更多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考虑,该放的权力就下放,该不管的就不管,为基层民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议事环境,为基层干部营造了一个允许试错犯错和纠错的宽松行政环境,让基层干部愿作为、敢作为、能作为和作好为,基层政府的行政执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丹江街道等基层政府购买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服务的方式,为基层民众提供了满足居民需求更多的专业性服务,解决了一些基层难以解决的难题,如邻里之家社区食堂的建立和运营,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通过时间银行,组建、培训、发展和稳定社区志愿者队伍,让老年志愿者们相互之间形成帮扶关系,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伴;而中医义诊满足了一些老年人的保健调理需要;暑期托管服务,解决了暑期家长照顾小孩与上班之间的矛盾忧虑,上述服务活动切实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出现,表明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矛盾化解能力得到提高。基层政府向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际上是在基层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和纽带,政府的一些意图可以通过社会组织传递给基层民众,而基层民众的意愿和需求也可以通过社会组织上传到政府部门;这样,政府有事情首先会去找社会组织,而基层群众有问题也首先想到的是社会组织而不是政府,基层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建立了一条矛盾缓冲带,双方不再产生直接的关系,也就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很多矛盾,包括干群冲突矛盾、基层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冲突,通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摸排、走访、协调、沟通和服务,将其化解在萌芽阶段,从而大大提升了基层部门的社会矛盾化解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驻点社工直接入驻在社区,并将志愿者组织培训为网格员,每个网格员负责一个网格。网格员负责收集网格区域内居民的信息,关注居民的需求变化,居民一旦有什么急需,网格员第一时间反映和报告,及时处理和解决;政府的指令,同样通过网格员迅速向居民传达,例如,疫情防控的信息,通过网格员及时传达给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及时做好防护准备,表明基层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平安建设能力得到提升。驻社区社工运用专业方法,把社区居民有序组织起来,培育孵化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组建社区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每天义务在小区里开展治安巡逻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汇报处理,以保一方百姓平安。平安建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六社联动,将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政府的各项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各项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而社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社区居民得到多重实惠,真正形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和“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三、“六社联动”带来多重治理效应

六社联动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也带来了多重治理效应。

(一)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提升

通过六社联动,基层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为:一是基层政府治理目标更为明确。六社联动促进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政府三者之间的联动,从而增进了三者之间的理解和了解,不仅让百姓感受到政府的不容易,也让基层政府感受到百姓的不容易,明白百姓的需求和意愿;让政府懂得,治理的目的和目标就是在于解决百姓的问题和困难,满足百姓的需求,实现百姓的愿望。治理如果脱离百姓需求,是很难在长时间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而围绕着百姓需求来开展治理,是能赢得百姓的认可,也能取得最好的治理效果。

二是基层政府治理绩效得到改善。六社联动充分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问题由基层干部与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一起面对面讨论协商解决,解决了很多“议而不决”、“决而不议”的事情,大大提升了政府的治理效率。由于有了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一些事务不需要政府直接介入就能得到解决,节省了政府的治理开支,特别是一些上访事件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很多居民不再通过上访来解决问题。例如,丹江街道自从购买安源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后,一年内没有一个居民上访,实现零上访记录,这是该社区以前没有的现象。没有了上访,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就不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对付上访者,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大大改善了治理绩效。

三是基层政府声誉得到提高。由于治理有成效,基层政府声誉得到大大提高。不仅获得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说道“共产党好!政府好!”,还赢得了上级各级领导的肯定。2022年2月8日,省委书记易炼红莅临安源红邻里之家白源街社工点调研,给社区老人和志愿工作者送上美好祝福,要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着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2022年3月9日,省民政厅党组书记李明生率队莅临安源区调研和指导,对江矿社区“安源红邻里之家”城市助餐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打造“安源红邻里之家”城市助餐点是惠及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安源区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爱心和责任心做好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要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

2022年1月22日下午,萍乡市委书记陈敏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走访白源街困难职工之后,来到安源红邻里之家–白源服务站,通过听取介绍和实地查看,陈敏书记对白源街社区社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社区社会工作有思路,有创新,对社区社工的服务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与赞扬。

治理成效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二)社会组织获得多重收益

六社联动让社会组织获得发展和壮大。全区社会组织由原先的100多家增至当前的266家。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由最初拥有专职社工22名,发展到目前51名,兼职社工29名。其承接的项目经费由原先的年均不到百万,现达到年均超500万;服务领域由原先关注社会组织孵化、妇女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扶贫攻坚,拓展到自闭症儿童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司法社会工作、司法救助、乡村振兴、医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培训等领域,其服务范围得到不断扩展。

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较明显提升。通过一年多的六社联动实践,社会组织以需求为导向,开设社区食堂14家、留守儿童暑假课堂14个点;培育孵化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共129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600余次,化解了300余次邻里纠纷;在全区建立并运营37家安源红邻里之家村(社区)服务站点,且各服务站点均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并自主研发经营姜茶膏、柠檬膏、辣椒酱、当归黑豆等50多种乡村土特产品,所得盈利全部无偿反哺给每个安源红邻里之家服务站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基层社会组织由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形成“邻里互助、自治自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良性循环新模式,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社会组织的服务赢得社会、群众和政府一致好评,社会组织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江西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社区居民收获多重益处

“六社联动”激发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感受到主人翁的感觉,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为切实解决邻里之间急难和愁盼的问题出谋划策出力,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大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例如,丹江街江矿社区独居老人居多,时常子女不再身边,一日三餐无规律,造成不少老人营养不良,驻站社工了解了居民需求后,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筹划开办了安源区第一家“安源红邻里之家”安馨幸福食堂,定时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午餐,老年人在这里吃饭,不仅吃上了一口可口的热饭,还一起聊天嗑家常,有说有笑,心情好了,食欲也佳,身体自然好了起来。

五陂镇林业分场三湾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居民议事会,调解邻里矛盾纠纷50余起,帮助居民解决饮水安全、天然气安装等民生问题13件,协助林场抓好秸秆燃烧巡查、森林防火巡查等日常工作;还成立了“邻家嫂子”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青山镇高枧村“安源红邻里之家”里,村民自愿出资开办的公益性茶社——友邻茶社,高枧村致富带头人朱迪如介绍说:“大伙儿经常聚在茶社喝茶议事,谋划怎么增收致富。有人抱怨村组道路又窄又破,于是大家提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到一个星期,村民理事会就收到捐款12万余元,很快将村路整修一新”。

针对我区7岁以上大龄自闭症儿童240余名(其中有180余名是农村低收入家庭)这一现象,我区通过活水计划项目,开展实施《大龄自闭症儿童关爱项目》,发起“天使不孤单·关爱大龄自闭症儿童”公益项目,成功举办“与爱同行 点亮星空 爱洒安源大型文艺慈善晚会”,通过线下晚会动员和腾讯基金会线上募捐,共发动212个爱心企业,33213人次,筹得善款349.5万元。款项全部专项用于打造安源红星星之家托养康复服务站、补充教育服务站、就业培训服务站、家长心理辅导服务站,为大龄自闭症患儿提供补充教育、康复训练、就业培训、家长心理辅导减压训练等服务。项目实现帮扶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既让这些“折翼天使”身心健康成长,又“解放”家长,可以上班赚钱增加收入,有效提高困难家庭就业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自安源区创建实践“六社联动”一年多来,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让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形成一个有机治理整体,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不仅切实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愁盼的困难和问题,满足了一些居民的诉求,还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较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带来了多重治理效应,缩短了基层治理“善治”的距离,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一个新亮点、新品牌。2022年7月20日下午,在中国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在北京举办活水计划赋能行动2022年度工作会议。安源区委区政府因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而应邀作为代表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冯小林)

本文来自【三峡晚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3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