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都市情缘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在舞台上带着台下的小朋友一起打架子鼓的小伙名叫魏俊,大家都称呼他为魏老师。对于他的教学,学生和家长都是高度的认可和赞美。

一位13岁小朋友的奶奶告诉江西都市频道记者,孙子跟着魏俊已经学习了2年多的架子鼓,经常跟着魏俊去演出。这位老人家对魏俊是相当的认可,直言没有魏俊就没有孙子的今天。而有这样感慨的家长还有很多。
学生家长:我看到这么好的氛围,就想让他来尝试一下,然后他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就一直跟着魏老师在学,主要是魏老师教得很好,他很会教这样的孩子,他教这样的孩子比较有耐心,而且有方法。
还有一位学生已经14岁,他的妈妈说,孩子跟着魏俊学习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儿子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架子鼓,只要音乐响起,就想挥舞鼓棒打鼓。

在心连心艺术团架子鼓的表演现场,魏俊会手把手地教这些孩子们,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因为都是自闭症孩子,所以教起来要特别有耐心,且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学生家长:变化很大,他现在跟着魏俊每年演出几十场,他们每次演出,魏老师都是把他安排坐在前面第一排,跟着魏俊在一排,因为他肢体语言比较丰富一点。通过这个架子鼓,小孩子也学到了东西,更自信了,他们特别喜欢上舞台。
在表演现场,记者在人群中看到一个小朋友边打鼓边微笑,很是可爱。这位小朋友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13岁了,跟着魏俊学了2年多架子鼓,也跟着魏俊演出了很多次。

学生家长:我对他真的是特别特别地感激,如果不是接触到魏俊的话,可能我们家孩子到现在为止就什么也不会,通过跟着他学习,我觉得打架子鼓还能开发智慧,小孩子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在舞台上那种自信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
从这位妈妈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魏俊真诚的感激之情,她说因为魏俊,儿子不仅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还改变了他们这个家庭。
学生家长:以前他的爷爷奶奶对他就是特别不自信,特别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但是现在每次有演出,他的奶奶第一个冲在前面带他去,所以我就觉得他把他奶奶也改变了,改变了我们这个家庭。

魏俊对学生的架子鼓水平给以了充分的肯定,这让孩子的妈妈也很是欣慰。在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位慕名而来的新学员。
新学员:今天是第一天来学架子鼓,我想加入他们。
一句简单的“我想加入他们”,表达了这位新学员的心意。他的奶奶告诉记者,孙子从来没有学过一样乐器,这次是看到魏俊的表演后慕名而来的。
魏俊每周六下午都在南昌市心连心艺术团公益教这群自闭症孩子打架子鼓,几个小时下来,记者看到魏俊一直是热情洋溢,并且乐于其中。

魏俊,2011年参加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选手,因为非凡的打架子鼓表演和有着“特异功能”而被导演发现。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魏俊说自从上了《中国达人秀》以后,他也成了一个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认出他来。那时候魏俊不到18岁,如今已经29岁了,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魏俊也是个自闭症患者,然而他却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改写着自己的命运。

魏朝宝是魏俊的父亲,今年已经58岁了。他告诉记者,在魏俊1岁左右时就被医生确诊为自闭症,他们很是难受,但也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魏朝宝说,他们曾经考虑过再生一个孩子,但是权衡再三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自从放弃了生二胎的想法以后,魏朝宝就决定好好把魏俊培养长大,然而一开始就遇到了各种困难。
魏朝宝:四岁左右慢慢开始走路,等他一走路就不得了,他就到处跑,跑到别人家里翻箱倒柜,别人看到他来了都赶快关门,他又不会讲话,慢慢地自闭症的那些症状就出来了,跟他沟通也沟通不了。
为了照顾儿子,魏朝宝向单位请假,专门在家开始陪护,然而到了儿子上小学的年龄,又遇到了麻烦。
魏朝宝:附近的那些学校我都去了一下,人家老师看到他那个样子,没坐相,坐不住,面试的老师就这样说,你这个小孩我们教不了,你还是到其他学校去看下。

因为是自闭症的孩子,所以一般的学校都不接收,觉得很难教学,最后魏朝宝找了很多的学校,最终才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可是上午把儿子送去了学校,中午去接儿子时,老师就让魏朝宝把儿子带回了家,说儿子把学校当自由市场的行为会影响到全校师生的教学。魏朝宝说,被正规学校拒绝后,魏俊经常跑出去惹事,家里经常有人来告状,有次饭点到了儿子还没回来,他着急地去寻找,却发现孩子跟流浪汉一样,在垃圾桶里面捡别人丢掉的骨头吃。
我们能想象一个父亲看到儿子捡垃圾桶里食物吃时的心情,魏俊8岁多的时候,魏朝宝终于找到了一所特殊学校愿意接收儿子,从此孩子开始改变。
魏朝宝:他走路不协调,一摇一晃跟要摔跤似的,四肢也有点不好控制,然后老师就建议让他去学架子鼓,架子鼓锻炼四肢,又可以学乐器,可以锻炼他的大脑,控制四肢平衡。
为了锻炼魏俊的四肢协调能力,魏朝宝听从老师的建议带儿子去学习架子鼓,为了练习架子鼓,父子俩在附近的工地上一呆就是三年。
魏俊: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现在走路也稳了,节奏感也提高了,又能给自己拉二胡伴奏。

其实在学架子鼓之前,魏俊就已经开始学拉二胡了,如今二胡已经考过了十级,这让他很是骄傲。魏朝宝说,儿子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吐字不清晰,无法与人沟通,走路不平衡,思维有时错乱,为了改变这些,他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魏朝宝:他讲话不清,音色也难听,就跟嘴巴里含着东西一样,老师就建议我们请声乐老师教他唱唱歌,练练气,吊吊嗓子,可能对语言方面也有帮助,我觉得老师说的话确实有道理,我又请了声乐老师教他声乐。
如今的魏俊,在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下,不仅擅长拉二胡,打架子鼓,吹葫芦丝,甚至还玩起了直播。曾经的那个自闭症孩子,如今和正常人变得没有多大的区别,这让他们全家都很是欣慰。魏俊说,这得感谢他的父母。
魏俊:我母亲有时候上了班回来,晚上吃了饭还要到别人家里去做钟点工,一共做了四家,做得腰酸背痛,我妈比普通的人苍老很多。
魏俊的母亲因为长期为家庭操劳,看着比同龄人苍老许多。看到母亲的不易,魏俊也会努力地报答父母,为父母做上一顿饭就是他经常做的事情。

魏俊1岁不到就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仅仅上了半天学的他,直到8岁才得以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后来通过专业学习二胡,架子鼓,声乐,魏俊变得越来越优秀。但是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父母和社会的帮助。身为南昌市残联的架子鼓公益教师,帮助更多自闭症的孩子学习架子鼓,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成为魏俊回报社会的心愿。
肖俊杰今年已经14岁了,魏俊告诉记者,他每星期都会到他家来学习三次。肖俊杰的奶奶告诉记者,肖俊杰三岁不到时,她就一直带在身边,两年前开始跟着魏俊拉二胡后,孙子的变化是越来越大。

肖俊杰奶奶:确实在魏老师祖师爷的帮助教育下,进步很大,我也很高兴,我说肖俊杰真的在进步,在开始向正常人里面进入了,因为现在在家里,早上他会自理,会自己起来穿衣服,刷牙洗脸一整套都是他自己搞完。
肖俊杰不仅跟着魏俊学习二胡,也跟着魏俊学架子鼓,不管是学习拉二胡,还是学习打架子鼓,肖俊杰都学得很好,并且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让看在眼里的奶奶对魏朝宝父子俩充满了感激之情。
肖俊杰奶奶:魏老师很好,尤其是魏老师的爸爸,真的很好,魏老师又教,魏老师的爸爸又教,两个老师,所以我让我孙子叫他祖师爷。

从老人的神情和言语里,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魏俊及其父亲的真切感激。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孩子及其家长的鼓励,魏朝宝父子俩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激情。
这些年,魏朝宝一直陪在儿子魏俊的身边,无论走到哪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魏俊半步,默默陪着儿子演出、上课和教学。他告诉我们,其实这些年下来,魏俊会的他差不多也都学会了。
魏朝宝:希望更多的小孩从自闭症里走出来,走出自闭症这个圈子,让他们学到本事,学到技术,将来走上社会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凭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魏俊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其实魏俊身上还有一项“特异功能”,让他很是自豪。这个“特异功能”就是能迅速正确地报出万年历,这也是魏俊的家人无意中发现的。对此,他们也很吃惊。
魏俊:我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来推算的,反正就是老天爷给我开扇门,也给我关扇窗,是老天爷给我一种才艺的,所以我这才艺叫特异功能。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魏俊特别的优秀,他不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自闭症孩子,而是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和生存之道。这些星星的孩子们在家人的不放弃和社会的关爱下,都在成长,都在变好,都有着各自的希冀。
魏俊:我更大的梦想是要多带几位学生,让他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自闭症孩子也叫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他们不哑,却很难交流,两天的采访下来,记者不仅看到了这群星星的孩子们期盼学习的眼神,也看到了家长们对孩子赞赏的笑容。因为自闭症,他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社会一直在关爱他们。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去关注这群孩子,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5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