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个挺重要的日子,世界睡眠日。
21年前,国际精神卫生会设定这个日子,是为了告诉全人类——
睡眠到底有多重要。
微博上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叫#谁偷走了年轻人的睡眠#。
我抱着找共鸣的心态,点开一看,没想到字字句句都是对我这种资深熬夜患者的暴击。
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震惊。
据2022年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44%的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之后。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睡不着,成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而我也特别想问问今天的你:
你有多久没有睡一个好觉了?
今天的文章,是我们和身边那些熬夜的朋友们一起收集的。想和大家来一起聊一聊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

“我不在睡前玩手机,我什么时候玩?”
这是豆瓣网友@DCSG萌妹回答我的第一句话。
她是个996的销售。
刚毕业那几年精力旺盛,加班也只是消耗了一点多余的精力而已。
后来越来越高的工作强度,从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她就要一刻不停地工作十几个小时。
再后来,陪伴她的是越来越浓的咖啡和越来越重的黑眼圈。工作越来越累,她却开始了报复性熬夜。

“白天没有自己的时间,我只能熬夜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她喜欢看剧,但是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她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她只能在每天睡前时,打开视频APP,看几集她最喜欢的电视剧。
电视剧《开端》热播的时候,正赶上她一年里工作最忙的时候。在连续工作了14天后,她回家就报复性质地熬了一整晚,彻夜不眠地看完了全集,抬起头的时候正看到了日出。
她说白天的时间都被996偷走了,晚上才是她真正属于自己的几个小时。
她舍不得睡,因为她知道起床以后她就又没有自由了。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对我眼前的这个男孩子来说,日复一日的C语言已经让他痛苦。他说他不是不想上班,只是99%的身体已经死掉了。
他喜欢在下班之后,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而让他开心的事非常简单,他喜欢打游戏。
他总是会愿意花上一晚上的时间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努力寻找过关的秘籍与法则,甚至会在通关后制作几个精心剪辑的视频放在B站。
同时,现实里很少有朋友的他也在深夜遇到了几个和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总是互相称呼绰号,从深夜里来,在日出前散。

虽然他的热爱只引来了零星几个的关注,但是在看到他们为他转发的视频之后,他依然会觉得开心。
——即使是黑夜,但我知道网络另一边有志同道合的人在等待我,熬夜也变得有意义了起来。
结束访谈时已经是九点半了,他那边却忽然传来了语音通话的声音,我依稀听见有女孩喊他棋仔,让他赶紧上游戏。
看来今日对于他们而言,又是一个因为热爱而通宵不眠的夜晚。

“我已经十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视频里的她看起来很疲惫,但岁月的风霜依然掩盖不住她动人的眉眼。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曾经夜奶的时候是12点和凌晨4点。
多年形成的生物钟使她如果十二点还不能进入睡眠状态,就再也无法入睡了。
她的手机里总是有非常多的闹钟,最早的在早上凌晨五点。因为曾经的她需要在那个时间起床。第二个在凌晨六点,因为她需要在那个时候煮粥。

她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睡眠里也总是睡不好觉。
也许是妈妈们的通病,她在凌晨时分总是会莫名其妙醒来很多次。
追根究底可能是曾经养成的半夜起来照顾孩子的习惯——关注她们有没有踢被子、有没有着凉。这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已经深刻地写在她的生物钟里。
她平淡地叙述着失眠的经历,而我想着那些夜里她辗转反侧的画面,却觉得止不住的心酸。
成为妈妈以后最大的体验:目前已经失去了一觉睡到天亮的能力。

我最喜欢熬夜的朋友@skrskr刚结束一份特殊的工作,密室逃脱夜班场控。
场控指的是在监控前控制玩家游戏节奏的工作人员,在密室逃脱这个游戏中推动剧情发展。
密室逃脱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总是在深夜,在密室逃脱这一年,作为被迫熬夜的工作人员,她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玩家。
刚进密室一秒钟就被吓得跑出来的小学生。
想牵女朋友的手却不小心抓到npc头发的少年。
在密室里迷路被工作人员吓哭的女孩。
在黑暗里接吻却被所有人在监控前围观的情侣。
她还记得曾经接待过一组来自日本的玩家,她们玩的是校园霸凌的主题。
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那个看似很高冷,但是手腕上全是自残疤痕的女生哭着对她说:“谢谢你们写出了这个故事。”
在漆黑一片的密室里,每个人都活得鲜活而真实。
她就像是一个黑夜里的记录者,在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从监控器里看着所有人的喜怒哀乐。

“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
这句歌词来自她和我聊天时单曲循环的歌,她说她也是水瓶座。
她是个看起来被幸福眷顾的女孩,总是会因为一点点开心的事就笑个不停。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个失眠的夜晚她都在哭。
她是我所有朋友里最快乐的那个,但也是最痛苦的那个。
她会焦虑性地因为一点小事而失眠一整夜,而随着抑郁症的越加严重,逐渐演变成自我折磨般地好几天不睡觉。
她说她喜欢黑夜,只有在夜里她才能快乐地哭。
曾经她在吃完了所有的氟西汀后,在第七个睡不着的夜晚,哭着给我打了第一个电话。
我想,那一天也是她撑了无数个失眠的夜晚,真的撑不下去之后才打出的求救电话吧,而她日常透露出的痛苦,可能也只是区区十分之一。
失眠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但她只有在黑夜里才能释放自己。

2019年冬季书单里,比尔·盖茨推荐了一本和睡眠有关的书——《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那时正值失眠的我连夜购买,书中将睡眠形容成科学家们新发现的可以延长生命的革命性的新秘方。
作者在文中逐一分析了侵蚀我们睡眠自由的现代生活方式——电灯、iPad、酒精、恒定的室温以及需要打卡的上下班,并给出如何拥有健康睡眠的12条建议。
我曾经如获至宝般一条条照做,在获得了三个月的健康睡眠后,我才发现,我似乎并不开心。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黑夜里做更多的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总是睡不好?
如果是我,我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因为熬夜是我独享的隐秘时光。
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必须履行的义务,没有996和007。
我可以记录下我的热爱,我可以拍下我见过的月亮与星空,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任何事,我可以是最真实的自己。
我知道熬夜不健康,我也知道这样会死。
但我就像饮鸠止渴一样,我想自由,再自由一点。
“熬夜和早起对大脑和身体造成的损伤是无法弥补的。”
"基因决定了生物钟的不同导致了人作息时间的差异。”
“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
——引自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END
记得来这里找书,找故事。
撰稿:美乐蒂
视觉:美乐蒂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记得关注“每人说书”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本书的影子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背后的故事
欢迎分享、点赞、留言
我们会继续加油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5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