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设计说明的印象就是快出图时找个类似的改一改,拷来拷去之后,说明一般都变得冗长、繁杂,不要说施工人员,恐怕设计人也未必弄得清。写一个不知所云、没人关注的说明有何意义?设计总说明到底是为了说明啥?
工程概况
1.1 本工程为xxxx建设工程,位于xxx,地上区域为展厅及其配套用房,地下区域为停车及设备用房。
建在哪里:地震烈度、风荷载相关。
干什么用:活荷载取值、使用习惯(长期)相关,使用习惯影响最大荷载是否同时出现(如《GB 55001-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住宅楼考虑楼层活荷载折减,办公楼不考虑折减)。
1.2 本工程地上3层加1层夹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37862.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3137平方米,地下37587平方米。本工程地下室为非埋入式地下室,地下室外墙不考虑挡土,地下室外圈的室外场地设有独立的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地下室之间为架空区,架空区不设防水底板,主体结构不考虑水浮力影响。
建筑规模多大:建筑规模+使用功能可以估计人员数量,人员数量影响抗震设防类别(如8000人以上办公楼为乙类),从防灾减灾的角度,人多的建筑更重要。
1.3 本工程总平面尺寸为64mX184m,地面以上设置抗震缝将结构平面分为三个区,建筑高度为26.9m(从底板起算),属A级高度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局部楼层采用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形式,局部屋顶采用钢桁架+金属屋面的形式。
建筑形状是怎样的?矮胖型还是高廋型?对高层建筑来说,高宽比对结构意义重大。
采用各种结构类型?高度、高宽比是影响结构选型的重要因素。
1.4 本工程?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为25.00m。
正负零绝对标高的意义不言而喻,因为图纸中的标高默认均采用相对标高。
小结
- 工程概况中包括影响宏观参数(地震烈度、风荷载、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信息。
- 根据工程概况,并结合一些经验数据,实际上可以对很多宏观数据作出估计,比如总重量、基底剪力(地震和风)、周期等。
周期:可以通过结构类型和高度来估计。
总重量:可以通过建筑面积和单位面积重量来估计。
地震基底剪力:可以通过底部剪力法来估计。
风荷载基底剪力:可以将通过将规范公式进行简化来估计。
- 如果电算结果早已经得到,上面的估算还有什么意义?是的,但如果想在电算前对结构有个基本了解,一个方法是先估算再电算验证。如果按照这个顺序,结构总说明并不是在图纸快完成时才补的,而是先于电算和施工图,写说明的过程恰好是对结构方案的思考过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9048.html